找回密碼
 立即注册

请使用IE6+浏览器访问叛逆论坛 vs IE6必死的N个理由

[複製鏈接]
叛逆不羁 發表於 2010-11-24 10:19:03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1 \ 不支持CSS 2 0 B" j/ H8 n- g" h3 ]; P4 `
2 \ 不支持HTML 5: J( q; s. |7 F- O& B3 y- `
3 \ 不支持透明PNG
7 f6 @3 S3 o1 \, W( ]& d/ j4 \ 不稳定(一行代码则可让IE6死机)
# p; d( p8 v* K, T5 \ 安全问题 (2009年1月10日,Secunia宣布IE6有142个安全隐患,其中22个还没有任何对应的补丁)
% Y: b* L4 O5 R5 d  p0 @1 d( E4 H+ U  \3 V: e: k: ]# I1 b

) d9 j: |3 ]; C$ K: I* h5 J( i$ Z2 d% ?. K1 i7 S
据报道,现在仍有15-25%(中国则因为D版XP导致IE6占有率高达70%)左右的用户还在使用IE6,虽然与鼎盛时期的80%差距悬殊,& b# j2 c" b9 b9 `
微软IE6发布于2001年末,在当时是相当好的浏览器,但现在已经是2010年了,仍有很大一部分网民还在使用,是时候让它下岗了。
* K3 S. ~" ?$ G- l  u$ o. O3 v  S8 H1 @% X$ s: H$ Q( \* `
web开发人员普遍认为,
8 G" u4 l- _2 h1 d在IE6下工作是每天最困难最痛苦的事,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足够的回报。除此之外IE6对最新web标准的支持也不够,限制了开发人员的创造力。7 X# ?4 `7 N  ]6 R
6 b" H. Y" a1 ]; \! r
微软:# ~* O5 v  y6 A
“微软一贯建议用户升级到最新版本的微软浏览器,IE8在速度、安全和稳定性上进行了改进,并为方便用户添加了众多新功能。”( R2 M0 n0 y1 U$ T) _
UK网页设计杂志.net的编辑Dan Oliver说:
0 J7 S0 I8 K- _0 l- x4 M6 ]这不是一个反微软的运动。微软有很好的产品,最新版的浏览器也是一个好浏览器。但是IE6……是一个糟糕的浏览器,不应该有人用它。. ^9 P2 T9 S  P* L& n! H5 m4 h

( h/ {, Y, X# P! }最后,我们已经等待的太久了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支持这项运动的人数大大增加了,因为大家对此已经忍耐多年了,只是在等待主流站点领头推动下去。
+ Z0 u" q$ V. J0 K. a4 z* T  y- P# l  Z) j
-- 以上转自世界性拒绝IE6运动+ d0 g- q+ g& G, t, E/ d4 [
1 o: g  H" s  U& j/ w% i3 `  x
& @: }8 M1 H  Z4 p; ^
5 [5 N$ k# ~! u
; \5 `* d9 a8 r
以下文章均转载至网络。
* W, {* m4 c# v
% e, }! ^) n7 l/ dInternet Explorer 6 是曾经浏览器的霸主, 击垮 Netscape 并最终占据 95% 的浏览器市场. 但如今已经功能性能落后, 还需要特殊照顾, 被称为阻碍网络技术向前发展的障碍.
, x6 i5 _+ e8 z8 ^% z6 w: A
+ \1 M% k5 n# g1 I- u- G5 Z" T- g7 YIE6 为何不死?
4 q6 I+ q" E% h: A0 _& S& ]. l' j& {- i
IE6 久久不离其位当然是有原因的, 根据网上资料与个人总结, 得出以下几点:
' q8 r; v& g% `
7 Y5 \: w" R8 V- E) q1. 普及时间长, 用户已经形成了使用习惯, 甚至形成以偏概全的认知. XP 的成功和长寿让 IE6 成为大家最熟悉的软件之一, 而且 2001 到现在正是网络发展最快速的几年, 很多用户一直只适用 IE6, 他们找不到 Internet Options 菜单项, 无法理解其他浏览器新奇的标签和工具, 甚至认为 IE6 就是网络.
. `- h* U  ]8 @4 Z- ]
8 z6 z. @7 m6 V9 m+ Q/ H) q- |, L- i% C2. 在 IE6 盛行几年间, 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, 开发的应用系统只支持 IE6. 令人称奇的是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继续生产这样的产品. 系统都做出来了, 现在去兼容吧, 不好意思, 合同没写, 加钱也未必做得到. 推倒重做吧, 不可能! 行, 那公司的所有电脑都必须使用 IE6.
- o6 C0 U6 g; {
7 R* a, E6 B' H. S! z  s9 m2 s) @3. 如果你有留意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, 你会发现 IE 各版本的占有率和 Windows 的占有率成正比, 也就是说, 使用 Windows 系统的用户大部分都没有升级或者更换操作系统默认浏览器. Vista 的失败令 Windows XP 和 IE6 有更多的生存空间.
1 P3 A% y. A6 g7 {0 Z3 k! {2 T' i2 ?  `; p
4. 还有一些顽固分子, 可能看着其他浏览器不顺眼或者觉得用旧东西比较酷 (我的某个朋友就经常吹捧他对 Windows 95 的熟悉).
0 p, o- [3 D7 k8 U, u2 i$ ~, m0 u1 [2 W4 d% I/ |9 n* s
5. 网页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, 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, 是最想摆脱 IE6 但又不能甩手放弃的.
% {' ?: |1 q5 J6 s0 L; g" }( |" K# P% q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& z4 r& l: G8 x  V5 J$ q5 t+ g

7 f( m+ y+ Z5 {: z4 o* m最近关于浏览器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IE的极光0day漏洞了,这个漏洞导致包括Google在内的多家美国公司受到黑客的攻击,当然也有很多色情网站被黑客利用,从而使用户受到严重的攻击,而IE6用户首当其冲,成为该漏洞的最大受害者。% M* l; ~# A% L/ k
  s( f2 \. g  z* Q3 p
其实我们天天在想到底哪一天IE6才会真正死去,但是从2001年发布以来,IE6一直统治着国内的浏览器市场,直到现在还占据着国内50%以上的浏览器市场份额。
  c" Z) b# }& h' K但是我想,无论你是普通用户还是网站开发人员或者是国内的浏览器开发者,我们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,共同促进IE6的灭亡。, R* h  O- l; q2 N  ~+ u
如果你是IE6的忠实用户,请尽快升级你的IE6% ~5 c! ^; c; q7 S- E
# }$ U8 p; p' w. G" F+ r
给你一个升级IE6的理由?好吧:% m/ k6 V% p0 `3 h; d' R8 A

# e$ U" S* t4 h6 [你和你的公司正在受到安全威胁。这个没有更好的理由来反驳了吧?就连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如Google、yahoo等都因为使用IE6而受到严重攻击,还有哪家公司的IE6不会受到攻击呢? 0 m& f4 i( }( D5 V; P4 d* d

9 W4 H) Y2 e: t! y) h世界上各国政府都在建议大家升级浏览器。在IE6的0day漏洞被曝光之后,德国、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政府纷纷号召国民放弃使用IE6; & z. [  Q3 o1 I* p
就连微软自己都建议你放弃IE6。微软安全研究与预防博客发文称,IE6受0day漏洞影响最为严重,IE8基本不受该漏洞影响。事实上,微软也不止一次号召用户升级浏览器。 6 U: V  a) w7 I/ I0 T
# B( T6 B; w3 d! {
这不是IE6的最后一个严重安全漏洞。IE6从发布到现在不知道出现过多少严重的安全漏洞,而这次远不是终结,它还有至少144个漏洞!
+ d- J$ q3 `( J* O# |( ?, M
' `& [0 @4 f- v- P9 S! @7 c微软在2014年之后将不再对IE6提供支持。2014年很久远吗?或者你相信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?
, W( ~/ ~% l# S4 E" h; C# Z9 O
& W9 j2 w# y$ `9 O6 bIE6对web标准的支持缺乏。IE6的技术还是10年前的,互联网技术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能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网站前端技术在不断进步,更先进的CSS、HTML和Javascript等技术已经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——而IE6用户将无法体验这些先进的内容。比如,前端观察用到的一些CSS3特性将无法在IE6甚至是IE8中体验到。
5 f3 A% F* F7 ~% j1 Y; ^. x3 j5 ]3 l( U- s* c& R
国内的一部分企业开始要求员工升级浏览器。比如腾讯公司,已经要求所有员工将IE6升级到IE7。
/ v2 y) f( M- C  w" \; P; C0 vIE6太过时了,国外网友大部分都不再使用IE6了。统计显示,目前国外用户已经逐渐淘汰IE6了。IE8和Firefox是主流(via 人民网)。
; r$ w& w7 v) d2 L! ^- P9 x% T: T国外各大网站开始明确表示将不再支持IE6。比如 Google 将停止支持IE 6 用户必须至少升至IE 7。 4 m. ^1 k7 B6 d& Y/ Y1 V1 j2 n4 [
" h6 Z! J  C8 U* ?' p
如果这几个理由都不够,那么请看国外统计的坚持使用IE6的原因,当然这里有些调侃的意味,如果你正好是其中一种情况,请不要生气
& R2 k, I. t  n/ \
7 [; Z  v' b5 Z4 Y# Z
/ ^* U0 A  s& ]* e/ o- |* ?" x& ]
/ F: {6 C  X  h2 \) ^0 q: \2 D% `. q% k/ r5 g
当然在国内,坚持使用IE6的用户可能还是因为另外两个原因:2 N! P) C4 I( T4 J% d2 I( ?4 E
( `+ [2 V+ g( M# p
习惯了IE6的操作方式,不喜欢IE7和其它浏览器的tab式浏览。当然一个人的习惯是最重要的。tab的浏览器方式是谁发明的已经不可考了,不过Opera和Firefox纷纷使用,后来国内的maxthon浏览器也采用了那种方式,然后到06年IE7的时候,也采用了tab的方式。这说明tab是一种很好的浏览方式,高效、方便,不然广大网民早就开始反对这种方式了,而各大浏览器也不会坚持下去了。所以建议你尝试一下新技术,从你的习惯中走出来。 ' {- a: U. O" ~, d3 l
IE6比较快,IE7和IE8太慢了。IE7和IE8的确太慢了,不过新版的Firefox 3.6和Chrome一直是很快的哦。 6 U! [  ~. D" Q
前端开发人员可以争取放弃兼容IE6" E4 V+ v$ ]# w3 M) y6 P6 J

5 |, C' W( i7 D; {9 v3 L据说现在中国网民数量已经高达3.6亿!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。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
+ P% {% q) l5 m+ F& ]6 W2 ]
& L$ H, ^) n) L) ^% v- ?/ r9 w1 n3 H所以最近各大公司纷纷涉足浏览器市场,各自都推出自有品牌的浏览器,在Maxthon、世界之窗、腾讯TT、绿色浏览器等混战多年的情况下又出现搜狐浏览器、新浪浏览器和360浏览器。但是它们无一不是以IE为内核的(maxthon和搜狐浏览器有IE和webkit双内核的版本),没有自己的内核。所以各位网民,不要以为你用了所谓“安全”浏览器你的电脑就安全了,它的内核IE本身都是不安全的,这些外壳浏览器谈何安全——不过有些浏览器会添加一些可以避免你误操作的功能。
/ A  w' U, A8 {5 m7 h3 X( o) d/ q( P
' G6 Z6 c2 K- y; M. W总结5 n! u$ P- j$ ?+ m
$ q3 G: U8 [0 H; o8 L' p
让IE6退出历史舞台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用户的惰性让他不愿意主动去升级,微软的浏览器升级模式又那么古老(而Firefox的提示升级和Chrome的后台自动升级模式倒省去了不少麻烦)。所以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来推动IE6的灭亡了。
0 }2 C! A7 I  k* v; Q+ s# y6 s" S& u2 v5 k2 @
注意:使用第三方浏览器的各位也请注意!因为几乎第三方浏览器都是以IE为内核!+ H! y5 N) \9 c$ Z& R' Y& s
如:遨游,世界之窗,腾讯,搜狗,360……等等
3 }/ m9 M3 T# j7 N
, [0 v4 i( C3 R5 l% h7 B* \- L下载IE7.0) `+ [* v, T8 q, `# O5 n; m* Z
太平洋:http://dl.pconline.com.cn/html_2/1/104/id=10797&pn=0.html
6 S! T# B! G2 w4 [; o- d/ a: b0 Y华军软件:http://www.onlinedown.net/soft/48511.htm
3 w' h& `' f3 b$ Z微软中国:http://www.microsoft.com/china/w ... ily/ie/default.mspx
. O" k0 Y, q" W2 o! I. H  Q5 q% v0 C7 W0 z; k
下载IE8.09 m" j- L" P5 y9 U- j" {0 m0 P
太平洋:http://dl.pconline.com.cn/html_2/1/104/id=49581&pn=0.html+ s" p' K% ~. C2 @+ @8 d
天空软件:http://www.skycn.com/soft/43811.html* ]$ \: Y  B$ R  I
/ Z7 Q6 E  \6 C3 A  K, n8 V
顺便把XP换成WIN7吧..http://www.ylmf.net/read.php?tid=1401785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册

本版積分規則

QQ|Archiver|Mobile|Disable|About|Facebook|Discord|叛逆家族論壇

GMT+8, 2025-10-21 16:0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